“年年做龙灯,年年都不同。今年,龙头长两米八,高就有三米,我们在龙角上进行创意绘画,色彩、灯光也在传统龙灯制作基础上做了不一样的改变。”2月9日,在清流县灵地镇灵地村的先瑚公祖屋内,22岁的“青年龙灯队”成员黄龙斌正将今年制作的龙灯进行保存,“这一竹一纸,都代表我们对家乡的热爱,也是我们为‘游龙’传承出的一份力。”
成员黄清林介绍,2013年,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开始自学龙灯制作,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,年纪越大,越觉得这是一份不可卸下的“责任”。十年间,小伙伴们各奔前程,但每年过年回到灵地做龙灯,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。
去年开始,“青年龙灯队”用手机对龙灯制作全过程进行拍摄,自学剪辑成短视频,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,来自年轻群体在非遗、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中展现出的“情怀”,在清流引起广泛共鸣。今年正月十五当晚,灵地镇举行“青年龙灯”踩街活动,四条“青年龙灯”中,一条“小龙灯”着实吸睛。一群当地的未成年孩子扛着自己制作的并不怎么精美的“小龙灯”,摇摇晃晃奔跑在街道中,引发围观群众阵阵欢乐的笑声。
近年来,清流县在传承保护各类非遗项目、传统文化方面不断“破圈”,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实现保护创新。从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到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“非遗+文创”“民俗+旅游”“非遗+教育”“民俗+直播”等模式为清流各方面都注入了新的活力,激发出无限可能。
五经魁文创产品,就是清流县将非遗进行活态传承的一个重要探索。李家五经魁作为清流县省级非遗项目代表,有其特有的面具、舞步和表演形式,且多年来仅每年正月十五在李家乡内举行,外人知之甚少。近年来,因受人员流动性大、传承人断档、疫情等内外因影响,五经魁的传承、展演慢慢陷入困境。
五经魁漫画兔年贺卡(田炜 制)
传播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环节。“80后”李家乡宣传委员田炜,将五经魁中神秘、威严的5个人物,制作成“活泼可爱”的漫画人物。通过为部门制作四格漫画来解说政策、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作为旅游伴手礼,田炜表示,因贴近生活、形象生动,五经魁漫画深受大众喜爱,目前,县相关部门正准备将五经魁漫画形象作为清流文旅宣传大使,5个人物分别对应红色、工业、绿色、文化及平安清流。“五经魁漫画与清流的各方面进行深度捆绑,二者相辅相成互联互动,将会呈现出一个古色古香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清流。”田炜说。
将“传统符号”转变为“生活符号”,非遗的活化传承不仅使其焕发出强大生命力,更为增强家乡自信、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撑。今年正月期间,非遗大拜年、民俗踩街、趣味游园活动、戏曲等各类民俗、非遗展演在清流县内轮番上演,参与的市民群众、游客有10万余人次。
“在清流,非遗、民俗、文物的保护理念已深入人心。我们一直在持续、深入挖掘县域内客家文化资源,加快完善非遗名录制度,并对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加以开发、宣传。”县文旅局党组成员、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上官清华说,“探索年轻人乐于参与的方式进行多渠道传播,给他们多一份新意和惊喜。‘新翻杨柳枝’,才能将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。”(彭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