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地游龙灯在当地已有近500年历史,活动寄托着灵地人祈求一年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、家庭和美、幸福安康的美好祈愿,是一项极受当地村民喜爱的民俗活动。
灵地最初不是游龙灯,而是游花灯。后来游花灯又改成了游“鸡笼灯”。所谓“鸡笼灯”就是灯笼形状像鸡笼一样,一个人擎一个灯笼,灯笼之间用长布条连成一条龙。后来又把游“鸡笼灯”改成“角仔灯”就是今天的龙灯。
游龙灯的龙分龙头、龙身、龙尾三个部分。龙灯的龙头龙尾由竹篾扎成模型,用彩纸糊好,龙嘴内挂一个八角小灯笼,灯笼八面写着“添丁进财”、“四季平安”、“五谷丰登”等吉祥话。龙身就叫“角仔灯”,三个八角灯笼固定在木板上叫“一桥灯”,每桥灯的两端木板,各凿一个圆洞,以便于连接和栓上抬灯的木棒。灵地龙灯短的有几十桥连接,长的有近百桥。
游龙灯的时间是每年正月的十三、十四、十五三个晚上,游灯的时候,由人抬着李公太保神像走最前面,与其他客家地区一样,清流县的每个村庄都有全体村民推崇的地方保护神,很多民俗活动都以祭神、祈福为目的。在灵地,村民尊崇的保护神是李公太保,也被叫做“公爹”。紧跟其后的是“花棚”“古事”然后是各条龙灯,各家各户等候在自己家门口,听见锣鼓声,连忙点烛焚香,龙一到立刻燃放鞭炮,这叫“接龙”。擎龙头的人操控龙头向户主拜年,户主则送上一个红包给领头人。
十五晚上是游龙灯最后一晚,所有龙灯会汇集在天星池绕圈,这个叫“箍天星池”,七八条龙灯将天星池围个水泄不通。“箍天星池”之后,进行“穿龙”,就是各条龙在空旷的操场上绕圈,如同穿梭,先是绕大圈,一条龙绕着一条,越圈越小,然后有序散开,恢复成长龙。灵地的游龙习俗是客家人心灵的一种寄托,是客家人祈愿活动的重要仪式,体现着客家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接续和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