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2月31日  星期二
创建客家文化(闽西)生态保护区,离不开广大市民朋友的关心、支持和参与。
当前位置: 首页 >>市级非遗 >>民俗 >> 正文
清流长校花灯
来源:清流县文体和旅游局 发表时间:2022-09-28 浏览次数:1411

长校花灯始于清代顺治年间,为纪念李弃而设,至今已有370 余年悠久历史。李弃,字白也,生于明朝万历丁西年,当他正欲为朝廷施展雄才之时,恰逢清兵入关,明王朝崩溃,白也公决心归隐,杜门著书,不为清王朝效力。顺治年间,清王朝曾多次派人到清流长校乡,敲锣打鼓,手提大花灯,弹着琴,唱着曲,想邀请白也公出仕,但白也公一直闭门不见,清王朝官员只能无奈而回。为纪念白也公,长校李氏后裔就成立了大花灯会,于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晚游灯,任何龙灯船灯等都要让路。出灯时,各家各户的花灯陆续先游到祖祠或祠堂内集中,将各盏花灯全部点亮。在前后十番锣鼓的伴奏下,排成一队,井然有序缓缓而行。

花灯的制作:首先要选一棵枝干长得匀称的小树为中枢,再配用竹片、竹丝、铁丝、铜线、绳等结扎材料,以便扎成各种各样的花砵、花篷、花瓶、花苞……把整盏花灯粘得有枝有茎,有花有叶,如同一颗鲜艳的花树,在每朵花篷内放上透明的特制玻璃杯做成油盏。花灯款式不求千篇一律,由各人喜爱自创,有人喜欢扎莲灯,有人喜欢结芙蓉,有人喜欢粘牡丹,或宝珠茶花等。更有人喜欢将花丛衬托其它灯彩动物,以更显其优美……越创越新,愈出愈奇。

长校船灯,始创于民国年间,船灯全长5米,宽1米。船首腰架制船篷;篷之两侧装制圆花窗。全船以竹片扎框,前后两侧及上端糊盖着白纸,绘着梅兰竹菊、鸟兽鱼虾,在篷内四角装上灯火;船上由两名小姐摇船,船头船尾各扮一僧人。船头的古老小旦,用大竹片和稻草扎制,再穿上女人的衣裤、鞋袜、手摇蒲扇、涂脂抹粉、端坐舱前。前后僧人,肩攀一条布带,系在船之两边,着力拉着船前行,船头扮一丑角,肩扛一条长布带俯伏拖船上滩的模样。船尾一梢公着力划船,随着船身进退,灯光、美女、彩画相互辉映,五光十色,灿烂辉煌。两个僧和两个小姐配合琴箫轮唱或对唱民间小调如《十杯酒》《打骨牌》《瓜子仁》等,在曲乐声中缓缓前行。